重庆佛弟子官网

您的位置: 重庆放生 > 城市分站 >

武清适合放生的地点在哪

2023-04-11 06:36 来源:未知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这也是社会、时代对中国佛教的要求,为中国佛教开辟了康庄大道。寺院作为佛法住持世间、弘扬佛教文化的载体,其文化内涵是佛教活力之所在,关系到佛教的命运。以教育、修持、弘法、慈善、建筑、旅游等为重点,构建现代寺院,是促进佛教自身发展、适应和谐社会的文化建设需要。

以教育引导思想

佛教历来重视教育,佛教教育就是通过佛法的义理、实践、礼仪、规制、建筑等,向社会各界传递佛教的思想、文化,是佛教教团自我发展的关键。

在中国历史上,佛教教育有多种模式,早期有围绕佛经文本翻译而开展的“译场讲学”模式,维持中国佛教命脉千年不坠的“丛林熏修”模式。近代,面对外来文化冲击,佛教发展了具备新式教育理念的“专业院校”模式,借助文化类课程的传授,培养一定数量的现代僧才,适应近代佛教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在1992年汉语系佛教教育工作座谈会上,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指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佛教工作中最重要、最紧迫的事情,第一是培养人才,第二是培养人才,第三还是培养人才。经过多年来的辛勤努力,全国大多数地区都开设了佛学院,培养了众多僧伽人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以修持净化人心

佛教教义倡导以人生为本,以心性为本,教人们学会做人,净化心灵。在佛教持咒、诵经、拜佛、念佛、坐禅等修持过程中,会产生良好的心态、体悟和情感,有助于改善修持者的心境、健康、道德。

佛法修持对于传统上的正信佛弟子的开悟证道、了脱生死是必须的过程,对于一般希望得到身心健康的社会人士也有帮助。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时代以来,重物质而忽视人心,故而有20世纪心理学的兴盛,这也说明人们对认识自己、净化自心的迫切需要。佛教对西方心理学有重要的启发,佛教的修持方法被借鉴为心理治疗技术,如“观息法”有利于心理转移,“忏悔”有利于心理宣泄等。有些科学家还用脑电、心电等科学仪器对禅定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禅定可以改良人体的呼吸、新陈代谢、血液循环、微循环、免疫功能,使人精神上的紧张和压力得到缓解。礼佛、诵经、祈祷也被证明有心理治疗之效。

以弘法利益社会

建筑是寺院的物质基础,弘法则是寺院的根本事业,知识时代对弘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有问题意识,弘法要基于对人类现实问题、人类精神幸福的深切关注。现在,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三大基本矛盾表现出新的形式,中国佛教哲学具有较多适应人类社会需要的优秀理念,弘法时要创造性地加以诠释。二要有佛教义学的创新,学习运用哲学方法,整体把握佛教哲学体系,提炼佛教思想元素。三是善于运用现代语言诠释佛教哲学的术语、概念和范畴,方便佛教界与各界的交流、宣传和学习。

为更好地推动弘法事业,首先要研究佛法,整理典籍。浙江佛教史上高僧辈出,偏重义理而勤于著述,注、疏、论、抄、记、传、志、录、偈等各种形式的典籍极为丰富,后世应有计划地对这些典籍进行整理,挖掘其中“和平向善、中道和谐、济世利人”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提升佛教的文化品位,发挥佛教界在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其次要广泛地讲演佛教文化,在法律和政策允许的条件下,还可以从学术、文化等角度举行以佛学为主兼及文化、生活等系列讲座。

以慈善服务大众

慈善是弘法的体现,是寺院应尽的义务。中国佛教史上曾有多种慈善模式,如建立“养病坊”、“福田院”,以及放生、造林、修桥补路等。

近代,浙江奉化雪窦寺的太虚大师认为慈善是中国佛教建设的需要和佛教改变社会形象的重要手段,是人间佛教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实现人间佛教的一个具体方法。他提出“佛寺应办之事业,得由佛教会或管理人提议兴办,除研究修习宣传佛学外,并得举办下列各项之社会公益:一、各级学校,民众补习学校,夜校。二、图书馆,阅报所,讲演所。三、公共体育场。四、救济院,残废所,孤儿院,养老所,育婴所,拯灾所,动物保护所。五、贫民医院。六、贫民工厂。七、适合地方需要之合作社。”太虚大师对佛教慈善所作的思考至今仍可借鉴。

2012年,中央统战部等六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鼓励和规范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意见》,肯定了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积极意义,明确了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基本形式、享受的扶持和优惠政策和应当遵守的基本原则,为佛教公益慈善活动提供新机遇。

以建筑弘扬文化

人们常说“西方看教堂,东方看寺院”,反映出建筑体现文化、文化决定建筑的道理。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的背景下,中华民族要屹立于世界,就要保护和弘扬自己的民族文化。佛教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缘起、因果、平等、慈悲、修善、自力、中道、圆融等哲学理念,利于缓解社会基本矛盾、提升人的精神素质、减少人的现实痛苦、满足人的新需要、促进大众的和平共处和共同发展。

佛教文化理念充分融入和表现在寺院建筑中。从佛教初入中国时的白马寺,到南北朝时的院落结构,唐宋时期的塔院结构,直至明清时期的宫殿式定制,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在新形势下,佛教建筑作为民族精神载体,既要保持传统文化特质,体现佛教义理,又要满足现代佛教活动多元化的需求。现代寺院应是宗教建筑、公共建筑、生活建筑的结合体,是集弘法、慈善、教育、修持和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佛教园区。

作为宗教建筑,寺院要具备人间佛教内涵,发挥佛教化世导俗和济世利民的功能。作为公众建筑,寺院要能够贴近时代、贴近生活,服务人类,承担社会责任,充分发挥建筑的社会实用价值。

以旅游造福一方

佛教蕴藏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双重优质旅游资源。佛教传入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开拓了大量的自然人文景观。佛教名山便是人们领略佛教化自然风光、接受佛教文化熏陶的圣地。

浙江人杰地灵,名刹遍布,佛教旅游资源丰富。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佛教文化旅游有了很大的发展,如普陀山、灵隐寺、净慈寺、国清寺、天童寺、阿育王寺、大佛寺、雪窦寺等,吸引了国内外大量游客。其中雪窦寺以“人间弥勒”为核心的佛教旅游,经过各方的通力合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目前已成为造福一方的系统文化工程。

当然,发展佛教旅游,不能只注重经济利益,要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共赢。在开发佛教旅游的同时,要注意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让这些不可再生和替代的人类文明资源得以持续发展。

佛教教育、修持、弘法、慈善、建筑、旅游六个要素互补交织,六即是一,一即是六,佛教界当以佛教文化为内涵,以利益社会、服务大众、引导思想、净化人心、造福一方为本怀。

海涛法师:佛经故事选集·菩萨与罗汉的故事神足第一的目犍连

海涛法师:佛经故事选集·菩萨与罗汉的故事2.神足第一的目犍连

目犍连是佛陀的大弟子,佛陀讲经的时候,他随侍在佛陀的左边。佛陀成道的最初两年中,舍利弗和目犍连就皈依佛陀,从他们皈依佛陀起,目犍连就站在佛陀的左面,舍利弗则站在佛陀的右面。除非他们到别的地方去弘化,否则不会离开过佛陀。

目犍连这名字的意思是极大的赞美称诵。他原来信奉别的教派,和舍利弗是非常要好的师兄弟。他曾经与舍利弗互相约定说,哪一日如果谁先成佛,应当互相度化照顾。而当舍利弗皈依佛教后,目犍连照着约定,也带领他的一百多名弟子来皈依佛门。他与舍利弗的加入,使得佛教的声势大增,所以在佛陀所有弟子里头,他们两人备受推崇敬仰,是佛陀座前数一数二的大弟子。

舍利弗随佛陀出家半个月后才尽诸结漏,断除烦恼,而目犍连只有七天的时间,即尽结漏,现神通力,证得阿罗汉的神通智波罗蜜。

《阿含经》记载目犍连是「神足轻拳,飞到十方」,所以他有神足第一的称号。目犍连尊者不但常游诸国,并且也常乘神通到地狱中观察众生受善恶的果报。

佛陀的比丘弟子中,有神通的弟子非常多,而目犍连被推为神通第一,就是因为他在教化中常显神通。目犍连的神通,耳朵听声音,不论远近都能听到;眼睛看东西,不受物体的阻碍都能看到;无论多远的路程,剎那间即至。他更常常显些神通变异,助佛宣扬。佛陀虽不许弟子显异惑众,但对目犍连的神通却常常称许。

目犍连为什么会有神通?关于这点,是他过去生中有着一段微妙的因缘。

目犍连过去生中本是一个以捕鱼为业的渔夫,常在海边捕捉鱼虾出卖,以这样的方法来求财生活,日复一日,终于天良发现,觉得这种求财的方法是大苦业。他觉得一个人今生应作来生的功德,由于这一念向善之心,他就决意改业为生。没有多久,他见到城中有一位辟支佛,每次走在街上,那进止安然的行为,威仪庠序的风度,他见到以后,很是恭敬。因此就把这位辟支佛请到家中供养膳肴。可是这位辟支佛虽然外现威仪,遗憾的是不善于说法,唯有用神通化世,不用其它的法门。这位辟支佛食后就跃身升入空中,或左或右,或前或后,上下自如。目犍连一见,生大欢喜,发愿来生要求得神通。目犍连尊者就因为这样的因缘,今生能皈依佛陀,在佛陀的弟子中被誉为神通第一!

关于目犍连,还有一个有名的典故,那就是「盂兰盆会」的由来。

由于目犍连尊者有天眼通,他能够知道众鬼的罪业报应因缘,有一天他忽然想起他死去的母亲,他立即运用神通力见到自己的亡母堕在饿鬼道中受苦,咽喉像针缝似的细小,皮骨连结在一起,目犍连见状,孝心油然而生,不禁伤感万分!他即刻用钵盛装了饭菜,藉神通力量往飨老母,但是他母亲取饭尚未入口,饭食在手中即化为火炭,不能饮食,目犍连悲号涕泣,不能自己。他能知道众鬼的因缘业报,但不知道母亲究竟以什么罪业因缘受着如此苦楚。他带着沉重的心情,赶快前去请示佛陀,目犍连尊者向佛陀禀告道:

「佛陀!弟子今日以神通力见到我此生的母亲,堕在饿鬼道中受苦,取食成火,不知是何因缘?弟子的神通,能够观察众鬼的罪业因缘,何以对生身之母,竟不知情?恳求佛陀慈悲开导!」

佛陀流露出怜悯的慈光,回答说:

「目犍连!你的母亲因为在生之时,谤佛谤僧,不信因果正法,贪瞋邪恶,戏弄众生,所以受此苦报。你因母子情深,神通为亲情所掩,所以不知母亲罪业!」

「佛陀!有什么妙法能使弟子的母亲脱离饿鬼的苦楚呢?」目犍连向佛陀哀求着。

「目犍连!你母亲的罪根深结,不是你一个人的力量可以救拔,你的孝心虽然感动天地,但天地神祇对毁谤三宝而堕落的人也无可奈何。你现在唯有仗十方僧众威神之力,方能令你母亲离饿鬼之苦。

「每年的七月十五日,是十方僧众结夏安居的最后一天,称为僧自恣日,又称佛欢喜日。于此日,做子女的人,应当为七世父母以及现在父母于危难之中者,设百味珍肴饭食,供养十方大德僧众。因为在此日,一切圣众,均具清净戒行,其德如汪洋大海,不可思议,如能供养此等僧众,则现世父母及六亲眷属,定能出离三涂之苦,应时解脱。若父母尚健在者,则福乐百年,这就是真正的超荐拔度的妙法!」

目犍连听佛陀说后,欢喜奉行,在僧自恣日供养圣僧大众以后,其母即于是日脱离饿鬼之苦。目犍连知道母亲脱离了饿鬼道中,很感激佛陀,并赞叹三宝功德,奉劝世间应行盂兰盆之法,供佛及僧,以报父母生养抚育慈爱的恩惠。

目犍连虽然号称神通第一,但晚年却死于外道手中。由于目犍连依仗着他上天入地的神通,帮助佛法的宣扬,其功甚伟,但不知道正因为如此,才更遭到外道的嫉妒。外道对于佛陀没有办法,但他们等待机会要暗杀目犍连。

有一次目犍连在弘法的途中,经过伊私阇梨山下,被当时的外道看到了,他们就从山上推下乱石击杀目犍连,乱石像雨点一般地落下,结果目犍连身受重伤,仍然挣扎着回到舍利弗的住处。舍利弗问他为何不逃走避开,目犍连回答:

「这是我前世的业报太重,应当受到这种痛苦,我想在临死之前来向你诀别。」

舍利弗说:「不,我们就一起殉道吧!」

于是,二人到佛陀那里向佛陀和师兄弟告别,又分别回到家乡为他们的亲朋好友和邻居们解说佛法,然后一起入了涅槃世界。

目犍连尊者被外道暗害的消息传到阿阇世王耳中,震怒非常,下令逮捕凶手,数千的裸形外道,在阿阇世王的盛怒之下,都被投进火坑!

外道被阿阇世王处死,消除不了比丘们对目犍连殉教的悲哀,大家唉声叹气,他们都感到世间上的事太不公平,以目犍连那么大的神通威力,为什么不能避免外道的袭击?

佛陀用安慰鼓励的口气对大家说道:

「诸比丘!目犍连殉教的时候,并不是他不能预防,他有大神通力,可以保卫自己不死,但这不是究竟的办法。修行人也不可违背因果法则,目犍连在过去生中补鱼,杀生的业要了结。而且,目犍连早就发愿要把他的生命献给真理,现在满了他的愿望,他很欢喜入灭,如果我的弟子都能有目犍连牺牲殉教的精神,佛法就能更加发扬光大,诸比丘!你们应该效法目犍连尊者!」

佛陀开示的法语,比丘和比丘尼们听了非常感动,一个目犍连的色身死亡,将有无数的目犍连为了宣扬佛陀的真理,为了圣教的流传,自愿而欢喜地踏着殉教者的足迹向前迈进!

标签: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