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佛弟子官网

您的位置: 重庆放生 > 城市分站 >

怀化公园放生规定时间

2023-04-17 12:13 来源:未知

宋代有位诗人叶茵,有诗曰:“濂溪有此天,天外得此景。景中一蓑翁,融入吟哦境。”诗名:光风霁月。

晚学本性,福慧不足,德薄学浅,承蒙三宝护佑,有缘拜识若干德高望重的高僧大德,常蒙加持,并得提点,本性因此深觉幸运,更是感恩。

在我拜识的这些高僧大德中,就有如宝岛的净公净心长老。长老在我印象中,就如宋诗《光风霁月》中所说的那样,是景中的一蓑翁,摇着法舟,融入吟哦之境,自在摆渡。

今年仲春,由于世缘已尽,雷霆震响,长老高登莲邦。晚学本性,本应亲赴宝岛拜挽,相送一程,只因新冠疫情所致,无法成行,便由本人所在佛教学院与研究机构发往唁电,表达对长老示寂的哀伤与对长老功德的赞叹。

日前,收到净公长老纪念会编审委员会主任圆宗长老、副主任本静长老与净耀大和尚共同署名的慈悲邀请函,诚邀为净公长老纪念集撰文。晚学本性,很敬佩诸长老这种致力于继往开来事业的传承精神,当然,更崇仰于净公光风霁月的事迹。于是,虽拙于笔墨,却也虔诚于依教奉行。

回首与净公长老的交往法缘,前尘往事,历历在目,今谨择之若干,假以文字,乞鉴如下:

一、净公的尊师重道

净公长老嗣法于白公白圣长老,为缅怀白公,净公连年组织举办纪念白公活动,本人亦应邀参加多次。如2019年,于金门不仅举办追思法会,还组织学术研讨会,本人亦应邀为法会主法,并于研讨会发言。发言中,本人以《白圣长老与近现代中国汉传佛教教育之发展》为题,从白公对汉传佛教教育改革的贡献,其佛教教育思想及实践的特点等,谈对白公功德的体会。也因此,对净公尊师重道的光风霁月,甚为叹服。

在这次与会中,净公长老赞叹了福建诸山长老前往金门共襄盛举的法谊,表示两岸法乳一脉,同根同源,寄语两岸佛教界,要多交往交流,共同传承佛教祖业,弘扬宗风。

不仅如此,让晚学本性感激的是,净公长老还不顾年迈及法体微恙,亲赠书有“忠心爱国,弘法利生”八字的墨宝,鼓励予我,其良苦用心,我实不敢忘。

二、净公的提携后辈

慈公慈航菩萨与白圣长老,有同门之谊,皆为圆公圆瑛大师法嗣。为重兴慈公剃度祖庭,2017年,本人发起组织慈航菩萨圣像分身从宝岛回归福建的系列活动。为活动的圆满,本人专程赴高雄礼拜净公,恳请赐教,并敬邀净公届时法驾莅临。长老虽法务繁重,但提携后辈,不仅赞叹活动,还亲率四众到福州加持,主法“慈航菩萨圣像回归祖庭暨海峡两岸和平发展祈福大法会”等。这不仅令活动增辉,也更令举办道场福州开元寺与泰宁庆云寺生色。

2015年,由福州开元寺与泰国摩诃朱拉隆功大学联办的泰国大乘佛教研究中心组织翻译出版的一些泰国长老著作中文版在台北发行,首发式上,应邀莅临的净公,作了热情洋溢的开示,不仅赞叹出版这些著作的用心,也肯定出版的意义,对我们致力南北传佛教的交流,亦表达欣赏之情。当时,出席该活动的,还有泰国的梵智长老与本人等。相较净公而言,我们都算年轻。大家对净公长老这种提携后辈的高风,都很敬佩,也很感念。

三、净公的治学精勤

净公长老,堪为“儒僧”,精勤治学,著作颇多。对佛教文化的挖掘弘扬,亦甚重视,本人就数次应邀参加长老组织举办的佛教学术研讨会。

有次,我与福建省佛协一位副秘书长法师应邀赴高雄参加佛教活动。准备回程福州时,于高雄小港机场贵宾候机室,偶遇净公长老。当时,长老座前的小桌上,搁满稿纸,长老正在聚精会神地修改文稿,我想,或许是讲义,或者是著作。我的近前,长老并无注意到。待我与长老打招呼,长老才发现我与另一位法师。这让我很感慨,感慨于长老为学的精进。年岁这么高,法体也并不是很好,而于出行的路上,还带着稿件,于机场的候机室,专心致志的修改,这是怎样一种爱好研习与尊重文化的精神呀。本来,我就自诩自己为“一介书生”,此次偶遇长老,我对长老的治学之道更敬一层。

四、净公的志心教育

记得,2015年,高雄净觉僧伽学院举行第九届学僧毕业典礼,本人应邀出席,并致辞。该学院为高雄光德寺与泰国摩诃朱拉隆功大学联合主办,而宝岛方面的创办人,即为净公长老。

由于泰国大乘佛教研究中心之缘,我与泰国摩诃朱拉隆功大学校长梵智长老有些交往,较为熟悉。我曾听梵智长老提起净公,赞叹净公致心教育,桃李芬芳,功德无量。我还曾听该泰国大学副校长沙威长老赞叹净公,对该大学出资出策,助力僧伽教育,备受该大学敬重。

净公的志心教育,还体现在,重视传戒,或组织举办或亲自担任得戒和尚,戒法名闻教界,戒子遍布法门。

五、净公的传承宗风

净公嗣法白公,承接禅脉,传扬宗风,不仅枝繁,而且叶茂。犹其是,净公晚年,着力禅门要典《楞严经》的注释宣讲,楞严法会的修行推广。因为善缘聚合,本人有幸数次于宝岛以及福建亲近净公,聆听他对《楞严经》之于修学重要性的开示。有次,于高雄光德寺接待厅,净公对圆公注释的《楞严经讲义》大为赞叹,希望汉传佛教的僧伽要给予深学深修,要避免“端着金钵乞讨”,谆谆教诲我们要给予传承弘扬。

从净公长老的这些开示中,本人可以感知,长老对《楞严经》传承与弘扬僧才缺乏的忧虑与牵念。当年,圆公被号称“楞严独步”“楞严座主”。如何宗风永续?这也事关整个佛教的延续。净公长老对传承宗风的重视,给了我们后辈诸多的启示。

“濂溪有此天,天外得此景”,愿净公的光风霁月,代代相传,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佛门子孙。

净心长老简介:曾任台湾中国佛教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高雄光德寺方丈等。

(作者:福建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福建佛学院院长、福州开元寺方丈本性法师)

佛学名相杂集:意生身

  意生身梵语 manomaya-k2ya,依文解义,因用心意念所化成知幻化身,不是一真实体之身。又作意成身、意成色身、摩化身、摩奴末耶身。Manomaya─ consisting of spirit or mind , spiritual , mental ; spiritual, mental. 意生身非父母所生之身体,乃是初地以上之菩萨为济度众生,依「意」所化生之身。此外,中有(中阴)之身、劫初之人、色界、无色界、变化身、界外之变易身等,均属意生身。菩萨神力所化之意生身石壁无碍,故知佛菩萨之神力能自在通行石壁而无障碍。《楞伽经》云:「意生身者,譬如意去,迅疾无碍,故名意生。譬如意去,石壁无碍。」

  当中阴身解者─如契经云:佛告婆蹉种vatsa(恶种性)出家:「命异身异者,此亦无记。」婆蹉种出家白佛:「云何?瞿昙!命即身耶?」答言:『无记』。「命异身异?」答言:『无记』。沙门瞿昙有何等奇?弟子命终,即记说言:『某生彼处,某生彼处。』彼诸弟子于此命终舍身,即乘意生身(此处当中阴解)生于余处。当于尔时,非为命异身异也?」中有梵语 antar2-bhava。又译作中阴、中蕴、中阴有。指人自死亡至再次受生期间之识身。为四有之一,七有之一。众生于生死(迷界)流转之过程,分四种阶段,此即四有。由身、口、意所作善恶之因,能招感六趣生死之果,因果相续不断,此即七有。据《俱舍论》卷十载,「中有」,即前世死之瞬间(死有)至次世受生之剎那(生有)的中间时期。此「中有身」即「识身」之存在,乃由意所生之化生身,非由精血等外缘所成,故又称为意生身(manomaya k2ya,又作意成身);且专食香以资养其身,故称健达缚(gandharva,又作干闼婆,意译为食香、寻香);又常希求、寻察次世当生之处,故称为求生(sajbhavaisin);又因其为本有坏后,于次生之间暂时而起,故又称为起(abhinirvrtti)。

  中有之身,唯于欲、色二界受生者有之,于无色界受生者则无此身。其中,于地狱等五趣受生者,其中有之身皆各异。据大宝积经卷五十六载,地狱之中有,容貌丑陋,如烧杌木;傍生之中有,其色如烟;饿鬼之中有,其色如水;人天之中有,形如金色;色界之中有,形色鲜白;无色界天以无色之故,故无中有。又中阴之有情,或二手二足,或四足多足,或复无足,皆随其先前之业,决定托生之处,其形色亦因之而定。又天界之中有,其头向上;人、傍生、鬼则横行而去;地狱之中有,头直向下。上述各种中有皆具神通,乘空而去,犹如天眼,远观其生处。

  欲界天女慕菩萨,得意生身来入人间,如契经云:「佛告诸比丘:「欲界无量天女,见菩萨身形相微妙,将欲下生,各作是言:『何等女人应生菩萨?必有胜德堪怀尊者。』咸皆慕羡怀敬爱心,以己福报获彼神通,得意生身,自彼天宫于剎那顷至迦毘罗城。」又如契经云:「外门者,谓欲界色,妙欲爱所生故。内门者谓,色界色,定心爱所生故。由此道理说彼诸色,名意生身。」三界诸天之身,有时叫意成天,是色界、无色界之诸天,谓舍离欲界之饮食,而仅以意识存在之天人;亦即非缘父母精血等而生,乃由意之所欲而化生之天。

  阿罗汉、辟支佛证意生身,如契经云:佛告迦叶:「譬如从乳出酪、酪出生酥、生酥出熟酥、熟酥出醍醐。凡夫邪见如初生乳,乳血共杂;受三归者犹如纯乳;随信行等及初发心菩萨住解行地,犹如成酪;七种学人及七地住菩萨犹如生酥;意生身阿罗汉、辟支佛、得自在力,及九住、十住菩萨,犹如熟酥;如来.应供.等正觉犹如醍醐。」

  要得意生身当要断受阴,至受阴尽时,始能发意生身。如《楞严经》云:「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受阴尽者,虽未漏尽,心离其形,如鸟出笼,已能成就。从是凡身,上历菩萨六十圣位,得意生身,随往无碍。譬如有人熟寐寱言,是人虽则无别所知,其言已成音韵伦次,令不寐者,咸悟其语,此则名为想阴区宇。」

  《首楞严经直指》云:「色为身碍,受为心碍。二阴已尽,自能任心出入,不为形累。虽未漏尽,而能即此凡身,历菩萨六十圣位,得意生身也。此自圆根发明,入三摩地,得受阴破。不同未发明者,则下阴未尽,魔事更伙也。熟寐寱言,此喻想阴所覆。日中为想,夜里成梦,即设喻中,亦自有所表也。此概喻想阴未破,在发明圆根,即想阴未尽,亦必不能为障。不寐人指已证极果者,咸悟其语,谓不以为谬也。」

  菩萨入三昧时,能生意生身。如契经云:比丘尼言:「善男子!我入此智光明门,得出生一切法三昧王;以此三昧故,得意生身,往十方一切世界兜率天宫一生所系菩萨所,一一菩萨前现不可说佛剎微尘数身,一一身作不可说佛剎微尘数供养。」

  一般菩萨所具意生身,约有三种。通教登地菩萨得如幻三昧,能示现无量自在神通,普入一切佛剎,随意无碍,意欲至彼,身亦随至,故称意生身。据《楞伽经》卷三之一切佛语心品载,通教菩萨有三种意生身,即:

  (1)三昧乐正受意生身,三昧为梵语 sam2dhi 之音译,以定性为乐,异于苦乐等受,故意译为正受。谓三昧乐正受,乃华梵双举。通教第三、第四、第五地菩萨修三昧时,证得真空寂灭之乐,普入一切佛剎,随意无碍。

  (2)觉法自性性意生身,通教第八地菩萨觉了一切诸法自性之性,如幻如化,悉无所有,以无量神力普入一切佛剎,迅疾如意,自在无碍。

  (3)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通教第九、第十地菩萨觉知一切法皆是佛法,若得一身,无量身一时普现,如镜中之像,随诸种类而得俱生,虽现众像,而无作为。

  大乘菩萨是依八识四智产生意生身,非如外道之神我身,二乘之涅槃所化意生身。《观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记》曰:此颂结前所说大乘非乘,但所证者三种意生身而已,非是实有大乘可得也。然外道二乘修行,不得如来真三摩地,但以名言习气,故于所取妄有证得,故外道妄立神我冥谛。二乘妄取孤调解脱,以为究竟,故世尊一往破其偏邪,示之以真因正果。至此广明三种意生身已,而颂总结前义云:我说大乘,非是实有大乘可乘,亦非言说文字可到,亦非外道之冥谛神我,亦非二乘之孤调解脱。一切俱离,亦非断灭。故云非无有境界,然我所乘者,但乘摩诃衍止观之力,以此证得三种意生身,如此而已。

  然前云,外道有四种涅槃,而我所说者妄想识灭名为涅槃。以此证之,盖转八识成四智,今束四智作三身耳,是则三昧乐意生身者。乃依六识起二空智,证平等真如。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是即五蕴妄身,证得素法身也。然此法身,未能纯净,入定则明,出定则昧,故但得三昧乐正受意生身耳。

  至舍三昧乐,进入九地、十地,广修称真度生之业,鉴机说法,利乐有情,万行庄严,是从平等真如,发大利用。乃依平等性智,起妙观察智,得如幻三昧,应十地机,现广大尊特他受用报身。

  故云,觉法自性性意生身耳,故如幻梦水月镜像,以万德圆备,故如妙华庄严,实报身也。至若以金刚心,断彼生相无明,转第八识成大圆镜智,则前五识一时俱转为成所作智,即彼有作而成无作。故云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以依大圆镜智平等显现,则千种万类之身,一时普应。至此无一物不彰遮那妙体,无一时不修普贤行门,是乃从法报二身,而垂他受用,及大小随类化身也。斯由转心意意藏识为大涅槃,则四智三身一念顿得,此岂彼外道、二乘无因、邪因,而可得哉。

  故此结云:我大乘非乘等,一往所谈,萃极于此。行人当识通途大旨,请深观之,决不可执愚,昧于宗说二通也。以前云意生身依无间行而得,故向下问五无间行,正显转心意意藏识为大涅槃耳。

标签: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