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佛弟子官网

您的位置: 重庆放生 > 城市分站 >

云南哪里卖放生鱼

2023-04-09 10:14 来源:未知

  一般游客来到丛林道场,印象最深的当属古色古香的丛林建筑。这些建筑在丛林里有一个名称,叫做殿堂。殿堂既是丛林主要房屋建筑的总称,也是殿与堂的合称。一般来说,殿主要指供奉佛菩萨及天王金刚等像以供礼拜;堂主要指说法行道及处理日常事务的所在,也有将堂称为寮室或房舍的,主要指僧众起居生活之处。其中堂的用法比较宽泛,供佛像处及起居生活之处,有时亦称堂。寺院房屋建筑中又有楼阁建筑,多藏经典,亦称藏经楼、藏经阁等。

  佛寺殿堂建筑大略可分为修道区与生活区两大部分。如果加以细分,修道区又分为两类:一是安置佛菩萨像和祖师像的大雄宝殿、弥勒殿、药师殿、天王殿、伽蓝殿、罗汉堂、祖师殿等;供讲经集会及修道用的法堂、衣钵寮、丈室、禅堂、念佛堂、藏经楼、客堂、钟鼓楼等。生活区的建筑有五观堂、香积厨、库房、客堂、寝堂、茶堂、延寿堂、寮房等。

  下面,我们将从寺院中轴线上的建筑开始,对丛林中的殿堂一一加以介绍,首先就从山门说起。

灵隐寺山门及山门所对“咫尺西天”照壁

山门

  山门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寺院大门,因寺院大多建立山林之中,故叫山门。二是指寺院全体,如早课回向时唱诵的“山门清净绝非虞”,又如“宴坐山门”、“永镇山门”,这些词中的山门都是指寺院全体而言。

  同时,山门有时又称“三门”,这一称呼源于佛教初传入中国的汉明帝时期。最初只有帝王宫室能设三门,其他官民舍宅均不得设立三门。白马驮经,大法东来,汉明帝初建白马寺也设三门,以示他对佛教的尊崇。后世针对这一传统,常用佛教的“空”、“无相”、“无作”三解脱门来加以解释。

  所谓三解脱门,即三种进入解脱自在境界的智门:

  一、空解脱门,谓观一切法皆从因缘和合而生,自性本空,无我、我所,故于诸法能得自在。

  二、无相解脱门,谓既知一切法空故,观男女一异等相实不可得,若能如是通达诸法无相,即得自在。

  三、无作解脱门,无作又云无愿,谓若知一切法无相,则于三界无所愿求;若无愿求,则不造作生死之业;若无生死之业,即无果报之苦,而得自在。

  山门在不同丛林中存在为不同形式:有的寺院单独建有山门殿,内有两大密迹金刚(手持金刚杵警卫佛菩萨的夜义神),世间俗称“哼哈二将”,这是封神演义小说中的戏言,不足为据;有的或山门建在山路转角甚至山势起处,与寺院之间有一定距离;也有的山门与天王殿合而为一,未设独立山门。

灵隐寺天王殿

天王殿(弥勒殿、韦驮殿)

  通常情况下,入了山门之后就是天王殿。天王殿因奉四大天王而得名,也是寺院中唯一不以所奉主尊而命名的殿。因为四大天王和弥勒菩萨、韦驮菩萨同供在一个殿上,故天王殿也叫弥勒殿,又叫韦驮殿。

灵隐寺天王殿弥勒菩萨像

  天王殿正面供奉的本尊多为弥勒佛坐像。弥勒是梵语,此云慈氏,是姓;弥勒菩萨名阿逸多,此云无能胜。因此,弥勒叫慈氏菩萨,又叫阿逸多菩萨。佛经中讲弥勒今在兜率天内院,位居补处,当来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于此土出世,在华林园中龙华树下成道,开三番法会,普利人天。所以弥勒成道说法度生法会,叫“龙华三会”。

灵隐飞来峰弥勒菩萨像

  现在丛林中供的弥勒菩萨像,多是模仿五代梁时浙江奉华县岳林寺布袋和尚塑造的。布袋和尚自称契此,体态肥胖,蹙额皤腹,言语无恒,随处而睡,常以杖荷布袋,见物则乞,分少许入袋,时人称其为布袋和尚。他示寂时说偈曰:“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世人由此知其为弥勒菩萨之化身,后汉传佛教寺院在塑造弥勒菩萨像时就多用布袋和尚的形象。

  弥勒菩萨塑像往往袒胸露腹、满脸笑容,这是菩萨为度生而示现的欢喜相,给众生结欢喜缘。如灵隐寺天王殿弥勒菩萨像两侧的一副对联:

上联:

  佛阐发无边,看我呢袒腹露胸,终归一笑;

下联:

  峰飞来何处,愿人们下心低首,普度众生。

灵隐寺天王殿韦驮菩萨像

  弥勒菩萨像的背后是韦驮菩萨,他是四天王天所有三十二将中的为首天将,由于夙世以童真身,修梵行业,亲受佛嘱发宏誓愿,护法安僧,连天王也须起立向他致敬。韦驮手中的武器叫做降魔宝杵,是镇压邪魔恶鬼、拥护佛法道场的武器。

分列天王殿左右的是四大天王。

  东方持国天王能护持国土,领乾闼婆(帝释天的主乐神)及毗舍(颠狂鬼),所以天王手中持琵琶以作标帜,护东方弗提婆洲人民。

  南方增长天王能令他人善根增长,领鸠茶(雍形鬼)及薜荔神(饿鬼),手中持剑,护南阎浮提洲人。

  西方广目天王能以净眼观察护持人民,领滔龙及富单那(臭饿鬼),所以手缠一龙,护西瞿耶尼州人。

  北方多闻天王有大福德,护持人民财富,领夜叉(捷疾鬼)及罗刹(恶鬼),右手持伞表福德,左手持银鼠表财宝,护北郁单越州人。

  世俗有人将四大天王称为四大金刚,这是封神演义中戏言,不可为据。(未完待续)

体方法师:生命中的展现

  “这样,确见自己的烦恼净尽,不会再从自我私欲私见而行动,即不会再作感生死的后有业。如明灯不再加油,不久会归于息灭。”我们内在的清净自在,明白了,在万法中内在还是清净,所以我才比喻,‘雁落寒潭水无痕’。我们一般是说,雁过寒潭水无痕——雁儿从潭的上头飞过而水无痕。我说这个不稀奇,‘雁落寒潭水无痕’,雁儿落入寒潭里面,搅一搅再飞去水也无痕。不是过喔,过当然是无痕,落还是无痕,就在表示这个,我们在人间修行,不是厌离一切、什麽都不可碰、什麽都不可摸、什麽都不可做,好啦那你什麽事业也不要做了,人间所有行为都不要,每天就是在那边打坐,在深山与世隔绝,那这样生命的意义,是什麽?菩萨有什麽能力来人间渡众生,不会被众生转?他要有‘雁落寒潭水无痕’的功夫啊,才能入世啊,才能在与一切众生的接触中,不被拉下、不会被迷惑困扰,所以自己考验,自己就知道。

  那个不再起的,就像“燃灯不再加油,”烦恼就是加油,贪瞋痴的执着造业,就是加油,那个油只要加下去,它灯一定继续燃烧的,生命就是这样,不再执着了,於万法中不再执着了,就像灯油燃烧完了,不再加一样,後有就不会有了,不会再继续。你们不要以为菩萨来人间,还是看起来跟人间人一样,其实他内心是不一样的,你们有因缘看《维摩诘经》,你们就知道了。一切法中、一切现象中,看起来跟人间都一样,其实内在是不一样的。这个才是真正的,‘雁落寒潭水无痕’,真正的超越境界。

  好,我们再看,“现生的证得涅盘,不但能确证未来生死的解脱,对于现生,更能实现解脱的自由。”解脱当然是解脱生死轮回的事,事实上更能展现的是在这一生的生命中——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待人、接物、处事,没有一个地方不自由自在,没有一个地方不解脱。所以你要明白,生死解脱的人在人世间的一切法,本身还是解脱,如果人生现象、当下身心一切法都不能解脱,怎麽可能生死会解脱。所以必定要明白,一个解脱者不是唱高调,你生命的展现,你跟人接触,跟法接触、事事物物之中生命的展现,你的智慧你的慈悲,你的爱心、你的无着无累,都是展在现生当下的生命中,这个不能欺瞒。一个人展现出来,我执我慢很重、贪欲都不止息,你说他解脱了?我们不必去想他有没有解脱,那个问题就不必论。所以我们必须要明白,我们在体会法、在学习法、建立知见、学习很多佛法,那些都是作为我们的资粮,我们怎麽样才能利用这些资粮达到解脱,不是把那些理论当作你已经懂。很多人都说:‘师父你讲的我会讲,你下一句要讲什麽我都知道。’不是在建立这个理论、基础、学说而已,这些基础理论还要融入你的生命的实证,转化我们内在的心灵,转化了我们的人格,转化了我们的气质,转化我们的身心行为,都会转化的。所以你有受用,一定是展现在你的生活中,展现在你的行为中。为什麽有的人他不需要开口,看到一个人从他身边走过去,就知道这个人怎麽样,我们禅宗都有这个公案:临济祖师,他去参大愚,开悟了回来,从山下走上来,他师父在山上看到,他只看到从山下走到山上走路的过程,他说他悟了,他就知道了,他还不要跟他见面,不要跟他讲话,他只是看他从山下走上来,走路的样子就知道他开悟了。那如果现在,有一个见法的人,你跟着他谈论,跟坐在他对面跟他谈了半天,他告诉你的你还不相信,那还有什麽办法,你认为师父不了解我,我讲的你听不懂。不知道谁听不懂。呵呵。确实是这样子的。

标签:

 
精彩文章